南方莞评|1号线开通在即,地铁网络重构东莞镇街发展新版图
8月1日清晨,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第一列车自动驶出道滘车辆段,正式启动1号线空载试运行。这条贯穿东莞西北至东南的交通动脉,在轨道上划过一道流畅的弧线,57.99公里的钢铁脉络将串联起10个镇街。在接触网稳定的电流声中,东莞城市空间重构的序幕已然拉开,镇街发展逻辑也正被重新书写。
1号线空载试运行。
据了解,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线路共设车站25座,其中换乘车站13座,有地下站22座和高架站3座,线路两端均预留延伸条件。建成通车后,将与现有的2号线实现“十”字交叉换乘。未来,1号线还将与广州和深圳的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,构建东莞与广州、深圳之间1小时内通达的快速交通走廊。
线路图。
曾几何时,东莞的地铁建设与经济地位严重错位——万亿GDP、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,地铁里程却在全国超特大城市中相对滞后。按照《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正将“东莞速度”重新注入城市血脉。当中心城区35分钟直抵滨海湾新区、松山湖25分钟通达沿海片区成为现实,“1小时生活圈”加速压缩为“半小时通勤圈”。
展开全文
1号线途经的黄江。
对于轨道交通途径的镇街,各方更是翘首以待。“白坭桥什么时候能通?”“地铁一号线黄江段建得咋样了,盼着早日坐上地铁呢!”近期,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进展成了黄江市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。从相关部门获悉最新进展,两座桥梁的还建工程正按计划推进,拥堵有专人疏导,预计于年底通车;地铁一号线黄江段三站也进入收尾阶段,离通车又近了一步。
1号线空载试运行。
东莞轨道网络的脉搏已然跳动,即将重塑城镇的空间肌理与时间节奏。比如,在东莞唯一身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之间的黄江镇,近年来高起点谋划实施路网、公园、场馆等一大批城市项目,营造出吸引人才的强劲磁场。该镇依托四个地铁站点,将打造6.3平方公里的“TOD之城”,加快提升创新要素流动。
远期规划图。
更多轨道能量正在积蓄。东城街道的招标公告透露:立新站、东城南站等4个站点周边,830万元投资正注入非机动车道、风雨连廊和公交站台的优化中。这些毛细血管般的接驳工程,将把地铁站的辐射力延伸至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而在城市中轴线上,1号线与2号线在鸿福路站形成黄金“十”字交叉,南城商圈的能量由此向东西北南四个方向延伸。
更令人瞩目的是三条深莞“握手线路”:深圳10号线东延凤岗、11号线北延衔接东莞3号线、6号线支线北延直通1号线。当轨道交通的触角融通行政边界,东莞临深片区的土地价值开始嬗变,地铁将赋予镇街前所未有的都市圈生命力。
南方+记者 朱晋
【作者】 朱晋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评论